明愛賽馬會思達計劃-男士社交及情緒支援服務

Fatherhood 父親親​職

  • Home 主頁
  • Facebook 最新動態
  • So Soul Life 拉闊心 ‧ 活
    • 男士社交活動
  • EMENTION 男心圍
    • 活動:認識情緒規條 (Rulemotion))
    • 活動:依附理論(Attachment)
    • 活勳:“正念x正義”手機拍攝~情緒察省男士小組
    • 活動:拆解男士情緒自學講座
  • PAPA Zone 爸爸鬆
    • PAPA資訊站
    • PAPA準備中-準爸爸小組
    • 爸爸孩子天 - 到校活動
    • PAPA EQ工作坊
  • New Services 思達服務新試點
  • Cedar Channel 思達​頻​道
    • 明愛暗戀出Pool補習社
    • 湊B全接觸
    • 十二樣爸​爸
    • 和你粉一粉
    • 感謝煮
    • 父親在育兒中的獨特角​色
    • 朱SIR 教仔秘笈
    • 藝.生活
    • 明記茶餐廳Online
    • 講座系列
    • 街訪系列
  • Library 思達圖書館
    • Emograph 圖解情緒 >
      • 情緒有害?
      • 理性最強?
      • 情緒緊急制
      • 否定情緒
    • So Soul Chat 社交講場
    • FATHERHOOD 父親親​職 @ POPA Channel
    • 100 father's myths 準爸爸100問
    • Mindfuless 靜觀.男人心
  • About Us 關於思達計劃
  • Contact Us 聯絡我們

22/10/2020

媽媽心聲聽得多,成為父親的路上有什麼?

0 評論

Read Now
 
圖片
「是真的嗎?我要當爸爸了嗎?」

懷胎十月對「無大肚」的爸爸來說,是怎樣的一個經歷呢?我想分享一下自身的感受。
 

我頓覺自己對如何成為父親一無所知

雖然是計劃之內,但第一刻我除了感到高興之外,仍覺得很突然和不真實,好像甚麼仍然沒變,只是深知自己的身份和人生從此都不再一樣了,面對十個月後的將來,好像一無所知。

我好些有了孩子的朋友們連約出來吃晚飯都不方便,有時他們帶著孩子出來,過半時間都在餵飯換片,根本無法真正聊天放鬆。我明白有了子女,自然要以家庭為先,生活再不能那麼輕鬆和隨意,我習慣得了這些日子嗎?


當準爸爸的無力感

BB自己也有份,當然想作點貢獻,那期間我常問自己「我可以做甚麼呢?」, 產檢我當然會盡我所能出席,陪伴太太身旁。有些事情,我卻怎都參與不了。

太太告訴我她懷孕時的種種不適,我無法身同感受,只能猜測,也不知自己是否猜得準,當是猜準了又如何?幫她按摩、拉筋、買她愛吃的,統統做了,卻仍然無法實在地減輕她不舒服的感覺。

「你不明白我有多辛苦!」太太偶有埋怨。可以的話,我也希望能分擔太太的痛楚,但實際上這就是不可能的事。無力感很重。


我認我是雞手鴨腳的爸爸

陀B的部份分擔不了,那不如幫手準備一下BB物品吧!

「同樣是BB衫,怎麼有這麼多稱呼?到底用途上有甚麼分別呢?」我翻書上網找答案,有些時候找到答案了,又不知是否可靠,怎麼網上總有人說著相反的意見……

而最令我感到徬徨的,是想像如何照顧初生的BB!

我和太太一起上完了餵奶、換片、沖涼的課程之後,還有無數的講座,認識到什麼是BLW、甚麼叫蠶豆症、怎樣的便便要找醫生、嬰幼兒發展每個階段有甚麼重要里程碑……

天啊!全部學會等於是一個學位課程了!做父母真的要好學不倦!


相比學習知識,自省還更重要

這段時間還要自我檢討一下。

我常自問自己夠成熟做爸爸了嗎?子女做錯事了,我懂得教導他嗎?換轉我做錯了,我又放得下父母的尊嚴嗎?

老實說,人總有情緒,尤其是當面對著自己的子女,未試過真的不知道自己能否做到!夫妻之間亦難免偶有爭拗,大家的成長背景又不同,大家對教育的看法也有一定分野,還要考慮到三代之間的相處……

「會有這些煩惱的,都是好男人呢!」有位媽媽朋友說。

其實愈投入的男士,就愈易在這階段感到壓力,而不少爸爸會認為作為男士,保護妻幼是天職,論辛苦我們怎樣也苦不過媽媽,在這期間甚麼都應該以太太和胎兒為先,所以會將自己的需要隱藏起來。


我也想入媽媽Group!

很多媽媽都有入媽媽group,但爸爸group卻很罕有,爸爸們要獲得資訊和找一個分享和舒發的空間著實不易。

不過其實爸爸能夠處理好自己的煩惱,順利適應自己身份的轉變,不只是幫到自己去投入和享受育兒,還對媽媽的身心健康和日後的夫妻協作有好處,所以走過這段新手爸爸的路之後,我會建議爸爸們若果遇到疑問,不要收收埋埋,不妨找身邊人和有經驗的朋友傾下。

懷孕不只是媽媽的事,在這十個月間除了照顧好太太,緊記也要好好準備和照顧好自己。

​
原文載於POPA Channel:https://popa.hk/reflections/articles/%e5%aa%bd%e5%aa%bd%e5%bf%83%e8%81%b2%e8%81%bd%e5%be%97%e5%a4%9a%ef%bc%8c%e6%88%90%e7%82%ba%e7%88%b6%e8%a6%aa%e7%9a%84%e8%b7%af%e4%b8%8a%e6%9c%89%e4%bb%80%e9%ba%bc%ef%bc%9f/

Share

0 評論

20/8/2020

長老溝通大法

0 評論

Read Now
 
圖片
「兩男一女」是個「嬲」字,而「兩女一男」呢?對不少爸爸們來說是個一「煩」字!很多新手爸爸的最大煩惱,就是夾在婆媳之間,媽媽不住要「幫手」,但太太一心想抖抖,手掌手背都是肉,爸爸們難免覺得心很累……別忘了,有時還有岳父岳母加入戰團!

特別是近半年來,很多準爸爸媽媽們因為疫情而請不到工人姐姐,託嬰服務又動輒要排一年半載,於是父母們要麼其中一方要放棄全職工作照顧BB,不然就要靠長老們幫手了。


我們可能會遇上的五種長老

事實上,能有一位有經驗的長輩從旁協助指導,確實能夠令父母更快上手和更有信心。不過,他們若非最強的後盾,則多半都會是最大的惡夢。

有些長老們過度介入和堅持,經常讓我們感到困擾,一方面不想得失長輩,但事情關乎到自己仔女,又實在無法不出聲。

綜合所聽所聞,我將協助照顧孫兒的長輩分成了五類:

1. 權威型 - 全面介入,要求父母按照他的方法行事;

2. 協作型 - 高度參與,會提出意見,有商有量;

3. 助手型 - 被動參與,只會在父母要求時才幫手;

4. 享樂型 - 間中抱下玩下睇下ok,照顧?No way!

5. 失蹤型 - 身在異地、健康問題或其他原因下近乎完全不參與。

你認為哪種長老最令父母頭痛?


哪種長老最使人頭痛?

其實,在我父職工作中,我觀察到的是長老屬於哪一型並非重點,關鍵在於「落差」。

有時開爸爸組,我會讓準爸爸們分別評估一下他們家中長老會覺得自己是哪一型,而準爸爸們又認為他們屬於那一類,看看兩者是否一致,以及這個類型又是否與父母的期望相符,如果當中有落差,那BB出生後往往出現爭著湊或者無人湊的情況。

大家現在也可以評估一下你的家中長老又是哪一型?若發現大事不妙,不妨參考一下以下的對策!


長老溝通大法

1. 溝通時得盡量仔細和具體

與長輩商討照顧BB分工之時,總讓我想起當年結婚計劃擺酒的情況。相信大家都身同感受,即使長輩說隨你們意思,他們心目中的隨意與年輕一輩的隨意可能大相逕庭!上一代的隨意,或指擺個二十圍,而下一代的隨意,可以是旅行結婚,同親友食餐便飯。

有位朋友在太太坐月期間,因為沒說清楚具體,岳母早上八點就來到幫手,同一時間工人、陪月都在,但BB和太太卻在睡覺,於是岳母便不斷找事情做,將工人和陪月的工作重新「審批」一次。朋友很隨便說一句下次不用太早上來,卻令岳母感到被拒絕了!

所以與長輩討論之時,請盡量地仔細和具體,減少大家期望上的落差,自然能免了一些矛盾與誤會。

例如我朋友現在都學懂了,會說:「麻煩你了!明日的下午十二點到六點左右,可以幫手照顧BB嗎?通常下午BB需要吃兩餐奶和午睡兩小時,這兩件事真的要麻煩你了!我們大概六點左右回,之後會和他洗澡的。有甚麼事隨時可以打電話給我們的,多謝你幫手呀!」

具體說明時間和需要對方幫忙的地方,以及其他情況怎樣辦,令大家都感到清楚和實在,再加上感謝的語句,就更能讓長輩感到被尊重和肯定了。


2. 了解長老表達愛的方式

另一位爸爸跟我分享,岳母明明自己行動有點不便,即使家中有工人,偏偏仍要搶著買餸煲湯,既令他們擔心之餘,她自己又常喊辛苦。如果是你,會不會覺得煩?

然而,有時上一代就是希望透過實際行動去關心BB,這是他們表達愛的方法,很多時,這也是讓他們「有點細藝」,體現自己價值的過程,因此當他們的做法不被認同和欣賞,他們會容易感到失落,覺得沒人了解他們的苦心。

與其坐著等長輩用自己的方法介入,然後我們無奈接受,我們不妨可以考慮主動出擊,主動安排一些適合給長老發揮的地方和弄孫為樂的機會,這樣就既能滿足到長輩所需,增進三代間的感情,亦可以間接地減少他們在其他不方便的地方介入的機會。


3. 成為祖父母,也要學

常言活到老,學到老,其實成為祖輩也要學習。

正如新手父母,長輩也需要邊做邊學,慢慢適應祖父母的身份,接受子女都已經成家立室、為人父母,並學習如何和女婿、新抱以及兒孫相處,對年長者來說這未必是件容易的事,還是需要父母們多點耐性和忍耐。

長老們亦不一定懂得現今父母的需要和育兒的手法,但他們多不會察覺和承認,當出現矛盾之時,就更不會認!所以準父母們自己在學習準備之時,不妨也將資料傳給有機會參與照顧的長輩們看看,讓他們有機會接觸更多新一代的育兒觀念和方法。

比起被後輩所指點,他們更享受自己有新發現的感覺,甚至還會很熱衷地和你們分享他們的所獲,每天將他們看到的資料與長輩圖一起發送到你的WhatsApp。

社署也有專給祖父母學習湊孫的課程 (詳細資料:https://www.swd.gov.hk/tc/index/site_pubsvc/page_family/sub_listofserv/id_projectcct/ ),爸爸媽媽可以嘗試介紹給他們。

人生就是一個學習和成長的旅程,對BB是,對我們是,對長輩亦是。

相片來源:《野蠻奶奶大戰戈師奶》劇照

Share

0 評論

15/6/2020

社會性別定型?新手爸:「母嬰健康院」是不是把父親忘掉了?

0 評論

Read Now
 
圖片
BB 不知不覺已經六個月,甚麼也愛放進口,和她外出常常都要留心著她的舉動。成長於她是挑戰,這天對我來說也有一個大挑戰,就是要獨自一人帶她去母嬰健康院檢查和打針。

在家我是能手,在外…

走到健康院門口,只見一堆爸爸站著,直覺跟著排隊就對了,等了一會才發現因疫情期間,健康院只能讓一位家長陪同進入,站著的爸爸原來都是在等候進入了健康院的另一半出來的!
 
工人姐姐把裝著 BB 用品的斜孭袋交給我,我也正式開始我的「單騎闖關」之旅。登記後,一邊等一邊看看四周,好奇有多少個和我一樣隻身赴會的爸爸,「一個、兩個…」加上我一共三個。

「B45,請到 6 號房。」揚聲器在廣播我的登記號,剛收起文件的我立即又要帶 BB 去磅重。

經過半年時間的日夜操練,我敢說餵奶、換片等都不過是等閒事,只是在家和在外面做真是兩碼子的事。

磅重前先要為 BB 除衫和換新尿片,一放下她,她便嚎哭起來,一陣手忙腳亂,抱起安撫一下,放下又再哭,掙扎一輪後終於上磅,一秒後,又要再掙扎為她穿回衣服,我沒有計算花了多少時間,只知旁邊的父母已經換了幾轉,這時真的很能感受到媽媽對BB的重要性和做爸爸的無奈,每到重要關頭,媽媽的安撫總是比我的有效得多。

右手抱 B,左手拿袋,走出房時,BB 和我都已經滿頭大汗,我在大堂抱著她來來回回地走,待她平靜過來。不知是否自己太在意,總感到邊走邊被別人望著,想像到自己當刻狼狽的模樣,心裡總覺得這不是男士應有的形象。
 

到底我應該當個怎樣的爸爸?

其實我還挺喜歡湊女的,平日換片、餵奶、陪玩我也不會感到不自在,還自以為是新一代暖男爸爸,但這天這種渾身的不自在提醒了我原來我還是掙不開一些傳統男士形象的枷鎖。

由小到大我們都被灌輸了男士就該事業為先,要風度瀟灑,不然就是健壯爽朗,可沒有一個縛著孭帶,手提一袋尿片的形象!在家湊小孩的住家男往往都被描繪為「小男人」。成長過程中接觸到的長輩,幾乎都依隨著這些男性角色定位,令到這觀念更加根深蒂固。即使我心知那個狼狽的自己在盡父職,理應欣賞,但這無形的框框還是揮之不去。

心中固有的性別定型觀看不見、摸不著,卻在無聲無息間妨礙到不少男士投入育兒,當太太們發現爸爸在照顧 BB 上很彆扭,那可能就是他們面對著內心的掙扎。然而這個虛幻的籠牢並不只是由爸爸們自己構想出來,而是由整個社會中每一個人一同所建構。


到底社會期望我們該個怎樣的爸爸?

大家期望現代男士更投入育兒之餘,他們的付出又是否被大眾充份地認可和支持?還是我們仍多以工作和收入來衡量男士的成功與否?視育兒為次?因著男士的傳統角色,我們是或多或少忽視了爸爸的存在和所需?

打完針離開,我抬頭看看門外那「母嬰健康院」的門牌,心想為何名字中會少了父親?大門前仍站了一整隊等候中的爸爸,他們隨時都願意走進去參與照顧子女,這刻他們在等待的除了是疫情的過去,還有大家心態的轉變。


原文刊於POPA Channel:https://popa.hk/research/professionals/%e3%80%8c%e6%af%8d%e5%ac%b0%e5%81%a5%e5%ba%b7%e9%99%a2%e3%80%8d%e6%98%af%e4%b8%8d%e6%98%af%e6%8a%8a%e7%88%b6%e8%a6%aa%e5%bf%98%e6%8e%89%e4%ba%86%ef%bc%9f/

Share

0 評論

27/4/2020

當爸的樂與淚.苦和甘,媽媽明白嗎?

0 評論

Read Now
 
圖片
「做爸爸是怎麼的一回事?」—未當爸之前,我問過不少朋友這問題,而我聽得最多的答案是:「有乜野想做,而家好做左佢。」這句說話幸好不是出自醫生口中,不過看來當爸的殺傷力還是有末期絕症的級數。

「你預左唔駛出街架啦,就算無肺炎都無時間。出街帶住個 B,去邊都唔方便,就算大左,咪去來去去都係去啱細路仔玩嘅地方。」

不過,有趣的是大多數爸爸在講述自己的「苦難」之時,流露的表情卻是幸福的,還會愈說愈興奮,而最後的總結往往都是再辛苦都心甘命抵,只要看到子女快樂,聽到他們說聲「爸爸」,就已經覺得很幸福。


讓我們甘之如飴的苦難

怎樣去理解這種反差?簡單直接的答案就是一份父愛。

未成為父親之前,我對這份感情是感到有點難以想像的,因為他們說到的犧牲是非常詳盡而實在,但相對提及的快樂卻是簡單又虛無。直至我自己做了爸爸之後,我才能感受到到這份感覺的真實。

當爸爸實在不是一件輕鬆的事。

第一刻 BB 交到我手,我完全感受到這個生命是唯一的、是脆弱的、是孤獨的,只有太太和我作她的依靠,哭聲是她唯一能向世界發出的訊號。初生嬰兒只有六、七磅,然而照顧好這個生命,是我人生中接過最沉重,亦是最偉大的責任。


潘朵拉的盒子不止苦難,還有簡單的快樂

日常照顧 BB 固然勞累,但這些都是可以捱過去的,最令我感困惑的是自知自己仍有很多不足的地方,對人生中很多事情,自己既沒有答案,也無法成熟地、無私地處理,正所謂「生仔要考牌」,我又是否合資格做一個父親呢?然而不管你是否準備好,還是得硬著頭皮來做,生仔的確會迫使一個人成熟,還好這個過程能夠一步一步來,伴隨子女成長,自己也勞力地嘗試逐點改善自己,成為一個更好的我。

但就如打開潘朵拉的盒子般,總有希望藏在盒底,與聚多的「苦難」一同開啟的原來是一份簡單的幸福。

雖說簡單,但這個幸褔背後藏著的是生命和人生的智慧和奧妙。BB 的快樂單純而直接,吃飽、睡飽、見到父母,僅此而已。當看到她這份純真的笑容,自自然然就會被感染到,原來人生中的快樂本只是這麼簡單。當看到她一天一天地長大,一點一點學懂手舞足蹈、牙牙學語,實在難以自控地感嘆是甚麼讓她成長?她怎樣學會的呢?


無法為外人道的奧妙

生命的奇妙帶來感動之餘,也讓我反思生命的價值。原來生命之所以寶貴因為它本身就是一件無與倫比的精巧藝術,看著BB由一個小小細胞變成一個人,再慢慢發展出各樣能力,每一環節、每一部份都妙到毫巔,是神的所為好,還是進化也好,當你親眼見證,實在無法不讚嘆這個過程。而且不只是我們的子女,我們每一個人都是這樣一個精緻而獨一的藝術品,都經歷過這個神奇得不能言喻的成長經過,才變成今天的我。

現在的我,很清楚做爸爸的辛苦與幸福的,這是一種無法對外人道的體驗歷程,讓我們能見證生命的奧妙與價值。

快要當爸,或者打算當爸的你,願你能擁抱你的父親歷程中每一分苦與樂,這些都是無法替代的經歷,也緊記「有乜野想做,而家好做左佢。」(笑)

Share

0 評論

28/2/2020

羅馬不是一天建成,爸爸是豬隊友卻彷彿是天註定!?

0 評論

Read Now
 
圖片
BB真的成長得很快,Size改變之餘,每隔幾天就會發現她的行為有點變化。兩個多月,女兒開始懂得認人,而今天的新發現是:媽媽抱,okay!工人抱,okay!我抱?No way!


我的盡心,她沒發現

自問這兩個月來已盡量將時間放在女兒身上,工作以外,就是回家湊女。為了早一點回家,尿片、奶粉都在午飯時間買,上下班的車程中,也在搜尋各式各樣的照顧BB須知,怎樣才算吃得夠、怎樣才睡得好、疫苗要何時打、要不要上N班或者play group……
 
不過這天起,女兒不喜歡我抱了。

​
有心理準備,卻還是失落

做社工這一行,而且還做專門做推廣父職,對這個情況其實早有點頭緒。BB又怎會知道她的尿片和奶粉是誰人買?對她而言,唯一實實在在的是貼身的照顧、是時間,而作為在職爸爸,平日能分給她的只有晚上和凌晨時份的時間。往往這些時間,她不是在哭,就是睡眼惺忪,我又能期望她記得我多少呢?

預知還預知,發生了還是讓我有點失望。然而最令我不開心的,不是BB的反應,而是太太說因為我沒有花時間照顧BB,不了解BB,所以湊得她不舒服,之後告訴我她的各樣心得。


母愛是天性,爸爸是豬隊友也是天註定?

我知道她是說得對的,她比我更熟悉女兒,和女兒關係更好,BB的反應就是很客觀成績表。不過,我仍是感到很無奈和不被體諒。

羅馬不是一天建成,但爸爸是豬隊友卻彷彿是早已註定。欠了懷胎十月的日夜相處,沒有產假期間的朝夕相對,更缺乏媽媽獨有,無論天崩地裂都可令BB瞬間安靜的埋身餵人奶技能,爸爸要和媽媽比,真係「見到車尾燈都當你贏」。

未知是天性、還是傳統文化所影響,有些爸爸是很樂意做豬隊友,自己做回「男主外」的角色,專心工作,照顧仔女的工作主要還是交給太太來做,但並非所有爸爸都如是,而且我發現這一世代是愈來愈多爸爸渴望參於更多育兒的工作。


有得揀,誰不想做神隊友!

社會其實都有著共識要鼓勵爸爸參與更多育兒工作,大量研究指出爸爸多參與的好處不但是提升親子關係這麼簡單,而是對子女的身心發展、夫妻關係、太太的身心健康等都有正面的效果。

但可憐的是換轉研究育兒對爸爸自身的影響,其他人可以如何鼓勵和幫助爸爸育兒的文章則有如鳳毛麟角,真真實實的支持行動更是少之又少。當爸是怎麼的一回事?媽媽可以如何幫助爸爸?旁人未必知道,甚至連爸爸自己都不一定了解。

對於希望投入多些於照顧子女的爸爸來說,需要的不一定是實質的幫忙,而是多一點的鼓勵和肯定,因為這些訊息告訴他們在育兒過程中不是隱形人、邊緣人,或者工具人,這樣他們才會願意投入更多,和更享受照顧子女的過程。

媽媽們,縱然爸爸在育兒表現上未如理想,還請見諒一下,多多鼓勵!哪管他是神是豬,請記得你們都是一隊的。

Share

0 評論

9/1/2020

準爸爸心聲:我們都有不能說的秘密

0 評論

Read Now
 
圖片
「你覺得太太懷孕呢段期間,對你有乜改變同影響呀?」我問。
「其實我都冇乜野講,咁大肚嗰個係佢唔係我嘛。」他答。

—我是專門負責推廣父職的社工,工作常常要和準爸爸溝通。一開始時,「無乜野好講」是很多準爸爸第一刻給我的回應。然而在太太懷孕期這個階段,準爸爸的身心真的沒有變化和支援的需要嗎?

 
難以訴說的爸爸心聲

怎麼可能!敢說得實在,只因我也是一名新手爸爸。

迎接一個新生命,對父母來說都是人生階段上一個重大的轉變,為人父母的當然很清楚,未做的亦不難想像,沒有變化和需要是不可能的。

回想我太太懷孕過程也並非一帆風順。當檢查結果未達理想時,太太和我都同樣擔心。只是太太已經身懷六甲,豈可再增加她的負擔?於是男士往往要顯得堅強,讓太太可以比較安心。一旦要做艱難的醫療決定,就讓我來做;面對長老們不斷的疑問,都讓我來答。

然而「頂硬上」的過程,經常使我感到很迷網,只知道要照顧妻幼,卻沒有人告訴我將會經歷甚麼,要怎樣才能做好爸爸的角色,更加沒有考慮過如何照顧好自己。


請讓我們有訴說的機會

所以我深信,縱使準爸爸們一刻間說不上他們的困難,只要仔細點幫他們回顧一下過程中發生過的事情,他們在當中的經歷和感受,便會聽到他們的心聲。


 
「我都會成日擔心BB情況,每次產檢我都盡量去,但有時老細唔俾放,我都無辦法!」
「太太訓得唔好,加埋啲賀爾蒙變化,係躁啲架喇,唯有忍下,發脾氣對個b都唔好。」
「放工就即時返屋企啦,無社交生活架啦,要陪下老婆,又要做家務,佢唔方便郁嘛。」
「都有好多野搞,多個人可能要搬屋,唔搬都要裝修下,遲啲洗費又要多啲,樣樣都係錢!」


其實我們不用「硬食」

這些都是準爸爸的真實心聲。我們很多時都是「有苦自己知」,經歷往往只能藏於心底。因為壓根兒沒有表達的機會。

我記得在BB出世前和太太一起參加了不少產前講座和工作坊,見到很多準爸爸都有陪同出席,場中三四成人都是男士。不過即使如此,所有產前講座的內容百分之一百都只會環繞著太太和BB。

外界對準爸爸的經歷的了解和提供的支援著實是不足夠的。男士們也多不會自覺需要為自己減減壓或者找幫手,即使覺得有需要,也不知如何開口。

「做男人係咁架啦,咪頂硬上囉,唔係點?」
「咁老婆仲辛苦,我冇理由仲對住佢怨呢樣,怨嗰樣架嘛。」

「硬食」好多時都是男士處理問題的方法。不過「硬食」過後,壓力和情緒好快就會隨之而來……


從丈夫到準爸爸到父親

如今我已走過了準爸爸的一關,感覺人生就像是一套連續劇,每一章的劇情都是緊接著上一章。上一章有好的發展,自然下一章也會有一個好開始。順利的過渡不只可以幫到準爸爸面對轉變帶來的壓力,還可以改善爸爸對育兒的投入程度以至夫妻關係。

準爸爸不會主動告訴你他的心底話。不過可以的話,在問候太太和BB之餘,請多問我們爸爸一句近況如何,這可能是一個讓我們舒一口氣的契機。

作為剛畢業的過來人,希望在此為準爸爸們加油,共勉之。

Share

0 評論
Details

    鍾斯​曉

    新手爸爸。十多年駐校工作經驗,現於明愛賽馬會思達計劃負責推廣父職相關服務,協助父親過渡親職生涯,享受育兒生活。

Proudly powered by Weebly
Creative Commons使用的相片來自 annalom87
  • Home 主頁
  • Facebook 最新動態
  • So Soul Life 拉闊心 ‧ 活
    • 男士社交活動
  • EMENTION 男心圍
    • 活動:認識情緒規條 (Rulemotion))
    • 活動:依附理論(Attachment)
    • 活勳:“正念x正義”手機拍攝~情緒察省男士小組
    • 活動:拆解男士情緒自學講座
  • PAPA Zone 爸爸鬆
    • PAPA資訊站
    • PAPA準備中-準爸爸小組
    • 爸爸孩子天 - 到校活動
    • PAPA EQ工作坊
  • New Services 思達服務新試點
  • Cedar Channel 思達​頻​道
    • 明愛暗戀出Pool補習社
    • 湊B全接觸
    • 十二樣爸​爸
    • 和你粉一粉
    • 感謝煮
    • 父親在育兒中的獨特角​色
    • 朱SIR 教仔秘笈
    • 藝.生活
    • 明記茶餐廳Online
    • 講座系列
    • 街訪系列
  • Library 思達圖書館
    • Emograph 圖解情緒 >
      • 情緒有害?
      • 理性最強?
      • 情緒緊急制
      • 否定情緒
    • So Soul Chat 社交講場
    • FATHERHOOD 父親親​職 @ POPA Channel
    • 100 father's myths 準爸爸100問
    • Mindfuless 靜觀.男人心
  • About Us 關於思達計劃
  • Contact Us 聯絡我們